【踔厉奋发】刘伟:以初心“焊”匠心_热门
他,是坚守核电建设车间一线焊接生产岗位16年的“齐鲁工匠”,是我国高端焊接设备研发之路上的“拓荒者”,是优秀焊接团队的“栽培者”,也是儿女口中的“失约老爸”。他叫刘伟,秉承“研发属于中国人自己的焊接设备”的初心,照亮中国自动焊发展的“康庄大道”。
(资料图)
山东省劳动模范刘伟(央广网发 潘晶晶供图)
“扎得够深入,走得更长远”
2007年,大学毕业没多久的刘伟入职了山东核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扎根一线焊接车间。工作不久,刘伟便发现公司自动焊接生产线的调试长期以来都是在外国专家的指导下进行,处处受制于人的感觉让刘伟下定决心“研发属于中国人自己的焊接设备”。
刚开始研发,一道难题就摆在了刘伟面前。“空间小、效率低、质量不稳定,焊工要钻到宽高不到半米、长度20米的空间内进行作业,一焊就是一天。所以急需开发一款小型焊接机器人,要求体积小、功能全,而这无疑是把一头大象的身体器官硬生生塞进一只麻雀里。”刘伟说。
面对诸多技术上的瓶颈,刘伟咬紧牙关,反复实验,因为他明白“关键的核心技术只能靠自己,只有自己扎得够深入,才能走得更长远”。
无数个挑灯夜战,无数次尝试、失败、修改的循环,2020年3月,一款名为“霹雳鼠”的高度集成焊接机器人研发成功,它能够连续焊接4000多米的焊缝,合格率达到了100%。
“霹雳鼠”的诞生并非焊接机器人研发的终点。在“霹雳鼠”的基础上,刘伟又实现了自动化焊接技术的突破。2021年10月15日,一名普通操作工在远离焊缝5米的地方,按下开关,开启了核电站空气导流板产品的所有焊缝一次性不间断焊接。这意味着智能焊接机器人的研发成功了,核电站空气导流板产品的焊接工作实现了一键操作,操作员不需要再承受有色金属的“污染”,之前所有焊工都不愿意干的活顿时变成了“香饽饽”。
刘伟专注于焊接机器人研发(央广网发 潘晶晶供图)
“培养年轻人,为核电事业发展供给‘新鲜血液’”
个人的技术提升并不是刘伟的目的,他格外注重优秀焊接团队的培育,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所学知识和所创技术传授给团队成员,为核电事业的发展提供“新鲜血液”。
作为焊接团队的“大管家”,刘伟率先提出一套焊工工作量积分制考核评价与管理标准,首创焊工积分制考核管理体系和软件,能够平衡从事不同产品、不同焊接难度系数的焊工的绩效分配额,这让焊工从被动接收工作转变为主动寻找工作。“现在的考核制度注重量化、数据化,大家都抢着干活。”刘伟说,“这也给焊接工作节省了人力成本,生产力也有很大提升。”
刘伟的焊接团队里有不少“00”后,他们是焊接工作的“新生代”,刘伟丝毫不在意他们入职时间短,拖团队成绩“后腿”的问题。“我们宁可牺牲短期的团队成绩,也要保证团队建设、技能梯队更合理。我的目标就是把年轻人提上去。”刘伟说,“只有团队里始终有‘新鲜血液’,属于我们自己的技术才算后继有人。”
生产车间内,刘伟向团队成员传授焊接技术(央广网发 潘晶晶供图)
“多留五分钟”
刘伟在家人眼中似乎总是“缺乏时间观念”。每每到了陪伴家人的时候,刘伟总喜欢在工作上“多留五分钟”,而刘伟口中的“五分钟”却是家人从落日余晖到满天星辰的漫长等待。
刘伟的妻子已经习惯在黎明之时陪着丈夫吃晚饭,刘伟的儿女嘴上调侃着“失约老爸”,却也会在刘伟下班后,为他捏捏肩、锤锤背,嘴里还嘀咕着,“我想发明一个自动开车的机器人,这样爸爸就可以在车里多睡一会儿……”
刘伟正在对核电站所用的核级焊条进行烘干(央广网发 潘晶晶供图)
一路走来,刘伟不是“孤勇者”,妻子儿女是他最坚强的后盾。画图太多,刘伟用一年半的时间把一台崭新的电脑用到报废;晚上熬夜写材料,眼镜度数一路飙升;为论证一组数据,可以一天内从烟台出发到成都、杭州等五个城市……但所有的辛劳,在见到家人的那一刻,都得到了缓解。
“你今天受的苦、吃的亏、担的责、扛的罪、忍的痛,到最后都会变成光,照亮你的路。”这是刘伟的座右铭。一路走来,刘伟先后获得山东省劳动模范、山东省五一劳动奖章、齐鲁工匠、烟台大工匠等荣誉,斩获省级以上科技成果20余项。三十多岁但已头发半白的刘伟始终热爱着核电焊接事业,他希望通过自己的成长故事,让更多的人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在人生最明媚的季节,不负韶华,不辱使命。
关键词: